
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在长沙开幕。
红网时刻新闻11月3日讯(记者 彭超)金秋时节,从塞纳河畔到湘江之滨,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激情上演。11月3日,由欧美同学会、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在长沙开幕。论坛以“多元共生与和谐共进——开辟中法文化交流新格局”为主题,来自中法两国政界、商界、文化艺术界、艺术界等精英人士齐聚一堂,共同推进中法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新高度。
此次论坛设置开幕式、主旨演讲、平行论坛、市长圆桌对话等环节,涵盖了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、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、中法青年艺术家、艺术教育与人才交流、文博产业与文物保护等多个文化领域。在主旨演讲环节,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、院长王宁,维旺迪集团董事会主席阿诺·德·普伊方丹等六位来自中法两国文化、艺术、商业等领域的嘉宾,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,分享了推动中法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,共同探寻文明互鉴的新路径。
站在中法战略对话达成新共识的历史节点,本届论坛以多元议题呼应时代呼唤,不仅巩固传统合作领域,更致力于开拓文旅合作新空间,为中法关系注入持久文化动力。

法国珠宝设计师米歇尔·巴尔多基为长沙粽叶编点赞。

法国嘉宾学习中国结编制技艺。
论坛外,长沙非遗项目展示区热闹非凡。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、湘剧、湘绣、中国结编制技艺、棕编等吸引了众多法国友人参与体验。“太神奇了!”在长沙棕叶编展台,法国珠宝设计师米歇尔·巴尔多基看得入了神。工艺师以棕榈树树叶为材,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编制成各种动物,形态质朴灵动,栩栩如生。“简单的原材料可以做出这样的作品,了不起!”巴尔多基拿起编好的蚱蜢仔细看,不禁竖起大拇指。法国服装设计师艾丽则对剪纸颇有兴趣,静静坐上5分钟,剪纸艺人就为她剪出了侧面像。“很形象,真是一双巧手。”她赞叹道。
以非遗为媒,长沙这座兼具厚重文脉与现代气质的城市,以最美的姿态让中法文明在对话中交融共生。近年来,长沙更加自信开放地走向世界:荣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“世界媒体艺术之都”桂冠,跻身“全球100目的地”榜单;积极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、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国际平台;成功举办中法文化之春、“一带一路”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国际盛会;持续赴欧亚多国开展文旅推广,近两年吸引200余名境外旅行商来长考察。据统计,今年前3季度,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32.74万人次,同口径比增长44.72%。
中法文化论坛创办于2016年,是欧美同学会发挥“民间外交生力军”作用的重要平台,已先后在中国北京、法国里昂、中国西安、法国尼斯、中国苏州、法国多维尔举办6届,交流领域涵盖文化、艺术、教育、科技、商业等多个方面。随着论坛持续举办,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,在促进中法文化领域务实合作、促进中欧民心相通和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,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品牌活动。
来源:红网
作者:彭超
编辑:贺纯
本文为湖南·一带一路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hnydyl.rednet.cn/content/646955/95/15404234.html
                    时刻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