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。5月8日,2025年中国(湖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。
先来关注会上几组数据:
湖南5年共新设企业超4.8万家,引进重大项目527个、投资额7274.3亿元,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9项。
去年,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超1700亿元、实际利用外资5.84亿美元,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0%和50%以上。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、对非贸易总额均居中西部第一。
5年来,湖南自贸试验区锚定“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”战略定位,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,对外开放有“显示度”、先进制造有“标识度”、重点平台有“承载度”、区域联动有“契合度”,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。
地处内陆,湖南外贸增速缘何能在全国“跑”出好成绩?
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省委书记沈晓明给出答案:关键是找准了湖南融入“双循环”的切入点。
“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,湖南要想加快发展,必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,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”对于湖南开放发展路径,沈晓明深刻阐释道。
当下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,少数国家搞“脱钩断链”“小院高墙”,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,不稳定、不确定、不安全因素增多。
去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,嘱托湖南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手抓,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大发展。
这其中包括着两个向度,第一个是“对内打得更开”,第二个是“对外打得更响”。二者共同指向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
对内:破除壁垒,深化协同,打得更“开”
湖南立足中部,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,对内开放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。在政策引领下,湖南积极破除行政壁垒,优化营商环境,降低企业经营成本,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这片土地上活力迸发。
聚焦湖南,推动省内区域协同发展。以长株潭一体化为核心引擎,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共进,形成产业互补、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。
跳出湖南,深度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。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,加强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接,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。
对外:提升影响,彰显担当,打得更“响”
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,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,湖南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在贸易投资便利化、金融服务、监管模式等方面开展差别化探索,形成了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目前,湖南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片区。
长沙片区重点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突出临空经济;岳阳片区重点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,突出临港经济;郴州片区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突出湘港澳直通。
三大片区各有侧重、协同发展,共同助力湖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。
同时,拓展国际贸易通道,提升“水陆空”通道量能。
航空运输方面,以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,已通达众多海内外城市,货邮吞吐量持续增长,中部地区国际航空枢纽作用日益凸显;陆路通道上,中欧班列、湘粤非铁海联运、怀化东盟班列等国际班列,分别向北、向南、向西加速湖南深度对接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年发运量成绩亮眼;水运上,构建了江海联运物流通道,虞公港的开港更是助力湖南 “通江达海”。
可以说,湖南乘势而上、主动作为,持续扩大升级国际“朋友圈”,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正加速成型。
湘企扬帆,加速“走出去”。2154家湘企的身影遍布111个国家和地区,对外直接投资额实现“五连增”,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海外利润超过国内,成为湖南制造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。
中非合作,打造硬核“国家队”。自2019年以来,中非经贸博览会已在长沙成功举办三届,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。通过这一平台,湖南对非洲国家贸易额连续3年突破500亿元,稳居中西部第一。
经贸搭台,引四海“活水”聚潇湘。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、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、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,一场场高规格经贸活动持续释放“强磁场”效应,吸引众多项目签约、海量优质资源汇聚。
这般奋进,这般铿锵,让“湘”字号品牌享誉世界,也让三湘大地成为全球资本青睐、产业集聚的热土。
从“内陆腹地”到“开放前沿”
2020年,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,赋予湖南“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”的使命任务;
2024年,总书记再到湖南考察,提出“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有新的更大作为”的明确要求。
这两次考察指示,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,推动湖南在更高层次、更广领域上推进改革开放,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大方向。
2024年3月18日至21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。这是18日下午,习近平在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。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
那么,湖南该如何更加主动地站上双循环的交汇点,更加有效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答好时代“考卷”?
答案是,在“两手抓”的同时,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,积极创新发展模式。
5月9日,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。会议指出,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。
要“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,在发展服务贸易、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,开展差异化探索”;
要“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,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,稳步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”。
对于湖南来说,这既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,更是锚定双循环新坐标、破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引。
一方面,传承发扬湖湘文化改革图强、开放求变的文化基因,奋力营造干部敢为、地方敢闯、企业敢干、群众敢首创的良好生态。
另一方面,紧握制度集成创新这把“金钥匙”,在政策协同、平台建设、要素流动等领域大胆突破,以制度优势释放发展效能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,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,开放的湖南,始终紧盯世界,奋力书写破茧成蝶、向海图强的精彩答卷。
来源:新湘评论杂志社“指点”微信公众号
作者:张米
编辑:黄瑞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