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破壁,通江达海——岳阳自贸片区以开放创新铸内陆临港标杆
长江之畔,秋阳映照着岳阳城陵矶港的粼粼波光。
巨型龙门吊如钢铁巨人般矗立,将集装箱精准吊装至货轮;码头岸线边,国际货轮鸣响汽笛,驶向广阔海域;智能验关终端前,报关员轻点屏幕,一单跨境电商货物即刻通关……
2020年9月24日,中国(湖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在此揭牌,肩负“对接长江经济带、建设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”的国家使命。5年间,从内河港到“国际门户”,从单一码头到千亿产业带,岳阳自贸片区以改革创新为笔,在19.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内陆开放的“岳阳答卷”。
创新破题——
5年间诞生62项“首提首创首批”成果
9月23日,岳阳城陵矶港集装箱码头,报关员手持电子报关单,在智能验关终端前完成手续,屏幕上“放行”二字闪烁。
现在,从岳阳出口货物无需在两地海关重复申报,物流成本降低30%。
岳阳自贸片区以“为国家试制度”为使命,累计推出62项“首提首创首批”成果,其中国家级创新成果7项,为企业降本增效超4亿元。
岳阳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“内河运费不征关税”机制,通过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精准拆分国际与国内段运费,截至2025年8月,已惠及293家企业、7923票报关单,累计扣减运费1.71亿元,节约税款2056.32万元。2024年,该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“最佳实践案例”。
“以前每吨货物比沿海高12%的成本,现在终于敢和沿海企业抢订单了!”岳阳观盛公司总经理易兴说,这项政策让公司2024年对非贸易额突破13.3亿元。
2025年,岳阳自贸片区再获国家级荣誉。该片区探索实施的“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联动发展模式”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“最佳实践案例”。依托区位优势,岳阳自贸片区通过机制共建、设施联通、信息共享等方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,构建“1条主通道+5条核心子通道”物流网络,铁路连接南北200余个铁路场站,覆盖西北、西南、华中、华南等18个省份,城陵矶港航线每周达80余班次。
贸易便利化领域的“效率革命”同样亮眼。
全国首推的“综合保税区优化进出区管理新模式”将申报项目从20项压减至6项,车辆通行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30秒。
岳阳自贸片区在全省首试“药食同源调味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模式”,将通关时间由15天缩短至2天,节省仓储费用150多万元;在全国首推“烟花出口集成式服务新模式”,节省物流成本最高达70%,推动烟花年出口新增1000标箱以上。
片区产业制度创新激活了“沉睡专利”。
岳阳自贸片区推出“全链金融支持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模式”,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.69亿元,已帮助130余家企业完成专利转化400多件。中创空天凭借“铝合金环件工艺专利”获5000万元融资,攻克航天材料“卡脖子”难题,入选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。中创空天负责人说,以前专利是“纸上财富”,现在成了“实体产品”。
集群“筑势”——
从单一港口迈向千亿临港经济带
“车间24小时不停机,今年订单排到年底!”海铭德公司总经理蒋海平站在智能生产线旁,指着传送带上的遥控器说。
这家2023年投产的企业,依托自贸区“加工贸易电子账册”政策,通关时间从3天缩至30分钟,年产值突破20亿元,成为全球最大智能遥控器生产基地。从单一港口到千亿产业带,岳阳片区用5年时间构建起“先进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港口物流、电子信息”四大主导产业体系。
新紫光集团投资超400亿元建设中部最大“半导体+绿色智能计算”基地,力争2026年半导体产业园产值突破1000亿元;汇川技术伺服电机基地填补湖南核心零部件空白,客户覆盖比亚迪、宁德时代,2025年上半年产值增长27%。
“我们选择落户岳阳,看中的是自贸区的产业链协同优势。”新紫光项目负责人说。
目前,岳阳自贸片区已引进12家“三类500强”企业,培育年纳税超百万元企业227家。
在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,已入驻47家企业,传统产业也在同步升级,攀华400万吨新型薄板、岳纸70万吨文化纸等百亿项目相继投产,形成“前港后仓”产业闭环。
5年来,岳阳自贸片区“通江达海”的优势不断放大。多式联运物流园、进口农产品仓储加工物流园建成运营,新增东盟冷链班列、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航航线,城陵矶港跻身全球内河百万标箱枢纽大港。
中非经贸先行区在科特迪瓦建设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加工厂(年产能20万吨),坦桑尼亚油厂、柬埔寨橡胶厂相继投产,2025年上半年对非贸易额6.31亿元,同比增长176%。“海外初加工+国内精加工”模式让岳阳成为中非经贸“桥头堡”。
“店小二”服务——
开放拓展“全球朋友圈”
“从拿地到开工仅用45天,自贸区‘帮代办’团队全程陪跑!”广德亿盛铁芯冲压项目负责人翻着手机里的审批进度截图,“立项、规划、施工许可‘一窗通办’,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。”
这种“店小二”式服务,是岳阳自贸片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。
审批效率“跑赢时间”,该片区承接88项改革试点任务及85项省级权限,推行“一枚公章管审批”,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时间压缩至2个月,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办理时限从14天缩短至2天。
国际商事巡回法庭创新“小额债权诉源治理”机制,案件办理时间平均压缩90天以上。2022年,某涉外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通过快速调解促成253吨冻猪肉销售,避免生鲜货物过期损失,实现多方共赢。
岳阳自贸片区构建“股、贷、担、抵”全牌照金融体系,累计提供外贸供应链融资1200亿元,帮助企业融资超200亿元;设立2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资金池,推动中创空天等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融资支持。该片区同步完善人才公寓、产业基金等配套项目,引进半导体、航运物流专家团队23个。
为强化辐射联动,岳阳自贸片区与华容、临湘等4个协同联动区共建“飞地经济”,汇川技术在华容布局15个配套项目,总投资16亿元;为联动区企业提供外贸供应链融资超2亿元,2024年帮助华容县完成芝麻、棉籽进口4700万元;构建共享跨境电商服务平台,带动联动区实现交易额1.2亿元。
5年来,岳阳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破解“内陆之困”,用产业升级激活“临港之利”。截至2024年底,累计进出口额达2120.5亿元;截至2025年8月,累计完成进出口额达2390.8亿元。
来源:湖南日报
作者:杜立 陈煜
编辑:刘惟烜